• 专业介绍    zsjy.hebtu.edu.cn
  • 历史文化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
  • 发布时间:2017-07-13  浏览:0 
  • 一、学院介绍

       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立于1952年,迄今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。学院现设有历史学、考古学两个本科专业,中国史、世界史、考古学、学科教学(历史)四个研究生专业。2005年历史学被批准为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;2007年获准建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;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三批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;201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。2011年中国史和考古学被授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。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,中国史排名第22位,考古学排名第13位,世界史排名第26位。

       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,积淀了优良的治学传统,名家辈出。张恒寿、胡如雷、王树民、黄德禄等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史学家,为历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开拓性贡献;著名史学家苑书义先生承前启后,进一步推动了本学科的长足发展;沈长云、董丛林、许清海、王宏斌、汤惠生、邢铁、戴建兵、倪世光等专家在国内外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;目前,一批新生代学者已经成为历史学科发展的带头人。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,其中专任教师49人,教授24人、副教授19人,讲师6人。其中,获得博士学位者37人,博士后3人。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8%,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6%。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,省管专家2人,省突贡专家4人,省级教学名师2人,省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,其他各级专家10人。

        多年来,历史文化学院以学科建设为基础,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,培养出了一批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教师,2000年以来,在人民出版社、中华书局、商务印书馆、三联书店等机构出版学术专著、教材100余部,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、《历史研究》、《中国史研究》、《近代史研究》、《世界历史》、《光明日报》等国内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;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、国家清史工程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“东方人类探源工程”在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40项,教育部课题16项,省级课题40项,横向课题12项;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、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。积极承担了多项文化开发保护与考古发掘项目,深化与了南宫、正定、阳原、康保等地的合作。

        学院不断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,构建了良好的教学与科研平台,积极推进考古学、燕赵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实验室建设,实验中心占地1200平方米,建设有8个专业实验室,配备各类设备300余台,价值1000余万元;为深化学科发展,成立了泥河湾考古研究院、中国环境史研究中心、国际岩画直接断代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,2010年燕赵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基地成为省级哲学社科研究基地;学院图书资料室现有藏书26万余册,期刊100余种,保证了教学和科研的需要。设立有3个高水平的教学实训实验室;建有独立的标本室,陈列各类材质标本千余件;文物室收藏文物近万件,有完整的陶瓷系列、古钱币系列和青铜器系列等,其中多件藏品被鉴定为二级以上珍贵文物,文物品类齐全、价值珍贵,品相完好。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。

        历史文化学院高度重视学术交流和发展对外关系。2005年以来邀请来自中国社科院、中国科学院、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等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及台湾政治大学、佛光大学、香港大学、香港珠海学院、俄罗斯科学院、美国史密森研究院、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等近百位境内外专家学者讲学,聘请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尼古拉・伊万诺维奇・德罗兹多夫、美国史密森尼研究院理查德・波茨教授、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荆志淳为客座教授。累计有20多人次出国(境)进行学术交流。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10次,包括“经济现代化与文化认同”国际学术研讨会(2010年,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合办)、“国家交流与文化摩擦”学术研讨会(2010年,浙江工商大学合办)、“中国金融史国际学术研讨会”(2011年,复旦大学合办)、“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孙中山思想之研究与实践”学术研讨会(2011年,台湾孙文学会合办)、“第十三届两岸四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”(2012年,台湾政治大学、香港珠海学院合办)、“历史上中外文化的和谐与共生”学术研讨会(2013年,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合办)、“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泥河湾2014年考古工作汇报会”(2014年,河北省文物局合办)等具有较大国内外影响力的学术会议。

    二、专业介绍

    2015年招生专业有历史学和考古学两个专业。

    (一)历史学专业

    1. 培养目标

    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,使学生具有系统扎实的中国历史、世界历史、文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,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努力造就既能胜任基础教育工作,又能服务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。

    2. 培养要求

    (1)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、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,了解人文科学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,具有较广博的知识面;

    (2)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;

    (3)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;

    (4)熟悉古文字学、史料学、历史地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教育法规,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、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历史学基本理论;

    (5)了解国内外历史学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; 

    (6)掌握文献检索、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,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。

    3. 学制及授予学位

    全日制本科学制为四年,实行弹性学制,允许学生在四至六年内完成学业;毕业学分不得低于155学分,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。

    4. 主要课程

    历史学开设课程有中国古代史、中国近代史、中国现代史、世界古典文明、世界近代史、世界现代史、史学概论、中国历史文选、考古学通论、中国古代思想史、中国史学史、中国古代文化史、西方史学史、西方政治思想专题、中国近代外交史等。

    5. 就业去向(含优秀毕业生信息)

    历史学专业每年 30% 左右的毕业生推荐免试或考取了研究生,其余到各类学校、科研机构、新闻出版、党政机关、企业等部门从事教学、科研、管理工作。

    6. 专业特色(含名家名师信息)

    沈长云教授,博士生导师,河北省管优秀专家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。长期致力于先秦史、史学理论和历史文献研究,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、《历史研究》、《中国史研究》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,主要著作有《崛起的士人》、《赵国史稿》、《上古史探研》、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和形成研究》等。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。现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、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等。

    邢铁教授,博士,博士生导师,校学术委员会委员、省级教学名师、省政协委员。主要从事以唐宋为中心的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。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(英文版)、《历史研究》、《中国史研究》、《中国经济史研究》和《文史》等权威杂志上发表系列论文,主要专著有《家产继承史论》、《户等制度史纲》、《宋代家庭研究》和《唐宋分家制度》。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社科项目,多次获省部级社科成果奖。

    董丛林教授,博士,博士生导师,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。长期从事晚清政治与文化研究,在《历史研究》、《近代史研究》、《光明日报》(理论版)等20余家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,出版专著10余部,代表论著有《龙与上帝――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》、《晚清政事探研》、《晚清社会传闻研究》、《曾国藩传》等,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。

    王宏斌教授,博士,博士生导师,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,河北省管优秀专家,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长期致力于近代禁毒和清代海防研究。在《历史研究》、《近代史研究》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,出版专著10余部,代表论著有《清代前期海防:思想与制度研究》、《晚清海防:思想与制度研究》等,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。

    倪世光教授,博士,硕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世界古代文化史研究,近年围绕“中世纪骑士制度”,在《历史研究》、《世界历史》、《史学理论研究》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了系列论文,代表著作有《中世纪骑士制度研究》、《西欧中世纪骑士的生活》等,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。

    (二)考古学专业

    1. 培养目标

    本专业培养具有考古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,能在考古、文物、博物馆、高等院校等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、教学、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。

    2. 培养要求

    (1)掌握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,对有关人文科学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;

    (2)掌握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;

    (3)具备从事田野考古发掘、整理及编写考古报告的基本能力;

    (4)熟悉古人类学、史料学、文物学、博物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以及博物馆管理技能;

    (5)了解国内外考古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;

    (6)掌握文献检索、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,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。

    3. 学制及授予学位

    全日制本科学制为四年,实行弹性学制,允许学生在四至六年内完成学业;毕业学分不得低于155学分,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。

    4.主要课程

    考古学开设课程有考古学通论、旧石器时代考古、新石器时代考古、夏商周考古、考古学原理、考古绘图、汉唐考古、科技考古、田野考古学、考古测量、考古摄影、田野考古实习、宋元明考古、古文字学、文物保护学导论、文物法规与管理、博物馆学概论、中国古代玉器、中国古代史、中国历史文选等。

    5. 就业去向(含优秀毕业生信息)

    考古学毕业以后可以到科研单位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,也可以到文博部门或拍卖行,从事考古发掘、文物保护、古玩鉴定以及拍卖等工作;也可以到旅游部门从事相关工作;还可以报考本校或外校研究生,继续深造。

    6.专业特色(含名家名师信息)

    许清海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,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。长期从事华北地区第四纪地貌、孢粉、古生态和环境演变研究。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1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5项。出版专著5部,研究论文百余篇,被SCI收录40余篇。多次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进步奖。

    汤惠生教授,博士生导师,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文化部优秀专家,国际岩画委员会执委。长期从事艺术考古和史前宗教研究。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、《考古学报》、《考古》等权威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,出版专著8部,创立的二元对立理论被誉为国际六大岩画解释理论之一,在国内最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对岩刻画进行直接断代,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。


  • 上一篇:美术与设计学院及招生专业介绍
  • 下一篇: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类专业介绍
  • 版权所有:河北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